北煞湖社區位于浮屠鎮北煞湖農場,下轄下屋、華垅、湖彭、王志、良種分場及渠東低洼零散戶。全社區總人口1786人,版圖面積17.3平方公里,耕地23000多畝,養殖水面1萬余畝。過去,這里是血吸蟲病重疫區。1973年,原荻田區委車星組織干群圍墾滅螺,造湖改田,移民辦場。2017年改為北煞湖社區,建泵站,筑路渠;建基地,興產業;建新社區,改舊貌,呈現一派和諧景象。該社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,現主要種植水稻、玉米、小麥、果樹、水產,村民以務工、務農為主要經濟來源。
鄉村振興,人居環境是前提
“決心大,動靜大,變化大!環境衛生不是一家一戶做好就行的,也不是一次兩次的形式主義,這將是社區黨員干部每天要帶頭深入到胡同,衛生死角去做的事情?!北鄙泛鐓^黨支部書記周現文在參加4月份圍繞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的全鎮村社區黨支部書記“擂臺比武”活動后,發出由衷贊嘆。他說:“鎮里組織的農村人居環境村村組組大比拼活動,讓大家既有壓力又有動力?!?/p>
今年以來,浮屠鎮通過“一月一評比、一季一考核”在全鎮營造比學趕超的氛圍,針對村規民約建立、路域環境整治、村組公共區域衛生、家庭內務衛生、河道衛生等內容,每月組織全鎮月度評比活動,由黨政主要領導帶隊,各村主職參與,進組入戶進行現場考核評比,考核結果進行排名通報,真正做到“紅紅臉,出出汗”。
促進鄉村環境提升、建設美麗宜居鄉村,“軟環境”是動力。為增強村民文明意識,北煞湖社區深入推進鄉風文明建設行動,積極培育更多有文化、懂技術、善經營的新型農民,形成社會新風尚。大力開展“美麗庭院”創建、“紅黑榜”評比等活動,通過正向引領激發群眾內生動力,進一步健全現代鄉村治理體系,倡導良好家風、淳樸民風、文明鄉風。社區“兩委”和黨員干部深入到衛生死角清理,各戶村民也勤打掃門前屋后的衛生,社區獲得了“浮屠鎮人居環境整治先進單位”的稱號。
鄉村振興,產業興旺是基礎
自2017年北煞湖建社區以來,社區“兩委”就一直在考慮北煞湖的發展路線,決定充分發揮地緣優勢,發展產業。在鎮黨委的領導下,圍繞著種植發展,養殖發展,在不影響水稻種植的前提下,帶領著社區居民在致富的路上前行。
一是利用土地空閑時期。北煞湖在上世紀是一片沼澤,經過圍墾滅螺,造湖改田,移民辦農場,才有了現在的大片良田。鎮黨委和社區“兩委”班子,根據現有條件充分發揮北煞湖田地優勢,引導村民在水稻收割之后、撒播之前的時間發展產業,到目前為止已經發展龍蝦共計500畝,油菜200畝,還有1000畝油菜花基地正在籌備中,帶動了社區的勞動力就業,承包人的收入創收。
二是打造社區特色產業?!耙粋€地方要想被大家記住,你要拿出東西讓大家知道”,周現文講到。近年來,北煞湖圍繞著生態養殖,綠色種植,積極發展特色產業。陽新昌隆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的愛媛28,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慢慢地打開了名聲,引得社會各界人士來參觀學習;北煞湖雜柑采摘園,吸引陽新、黃石乃至武漢周邊城市的市民慕名而來,旺季采摘人數高達千余人,延長了果樹種植的產業鏈;稻蝦共作的技術,小龍蝦與稻谷兩相宜,效益能達到常規稻田的四五倍。
鄉村振興,生活富裕是目標
走進北煞湖,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整潔的路面,兩邊綠蔭成林,一排排整齊劃一,縱向排列,干凈整潔,4公里硬化農耕路直通各個產業基地。眼下正是魚蝦肥美的季節,田間地頭一片忙碌,當地村民因地制宜,發展特色優勢產業,奏響一曲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的“富民曲”。
社區黨支部黨員柯尊華與其父親柯昌隆是鎮上遠近聞名的“雜柑父子”。這對“雜柑父子”,每日起早摸黑、辛勤澆灌的同時,不忘初心,牢記黨員責任,積極扶貧濟困,帶動村民實現共同富裕。自合作社成立以來,在果樹修剪枝葉、施肥殺蟲、采摘打包等環節,他們雇傭本地農戶兼職作業,解決了10余戶農戶、20余人的就業問題,增加了村民收入,帶動了本地經濟發展。
北煞湖社區“兩委”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發展為指導,通過黨員聯系群眾,提高黨員群眾參與的積極性,緊抓機遇。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、 改善群眾生產、生活條件為重點,加大社會資源整合力度,發展村級經濟、整治村容村貌,利用本地土地資源優勢,發展經濟,增加村民收入。為建設生產發展、村容整潔、生活富裕、鄉風文明新型農村而努力。
昔日的“蟲窩子”蛻變為今日的“金窩子”,憑借好風謀跨越,“一帶三園五區”繪藍圖。未來,北煞湖社區將建成富河堤防和溝渠道路綠色廊道帶;新農村建設示范園、農業科技產業園、休閑觀光農業園;高新農業科技區、高效糧油產業區、高效瓜果蔬菜區、高效水產養殖區、高效循環農業區,成為浮屠東邊一顆冉冉升起的明珠。
通訊員:石浪 劉文卓
編輯:胡凌露
審核:秦晨欣